記者10日從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管委會獲悉,園區企業天域(青海)科技創新有限公司成功獲得青海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第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書,多個3D打印骨科醫療器械順利下線,標志著該省首批本土產3D打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詳情]
今年以來,我國創新藥發展亮點頻頻:上半年,近40種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數量接近去年全年的48種;前5個月,創新藥海外授權交易總金額已達455億美元,其中三生制藥及其關聯公司刷新了國產創新藥出海首付款紀錄。[詳情]
?2025年7月3日,百利天恒與迪哲醫藥這兩家科創板創新藥企業,以新藥管線的重大突破,展現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蓬勃活力與創新實力。[詳情]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與消費觀念轉變,年輕群體和老年群體對寵物陪伴需求日益增長,養寵人數持續攀升,再加上政策大力支持,寵物經濟迎來了高速發展期。[詳情]
AI制藥公司英矽智能的在研藥Rentosertib取得新突破。6月3日,英矽智能的在研藥Rentosertib的IIa期臨床研究結果被刊登于全球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IIa期數據初步驗證了該藥物分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ntosertib成為目前全世界進展最快的AI藥物。[詳情]
國產創新藥再次迎來里程碑式突破。日前,在芝加哥舉行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港股龍頭藥企中國生物制藥(1177.HK)的“得福組合”(貝莫蘇拜單抗注射液+鹽酸安羅替尼膠囊)在肺癌等領域多個重磅突破性臨床研究亮相。[詳情]
“人工智能+腦科學”再添拼圖:復旦兒科啟動我國首個兒童腦健康大模型應用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復旦大學、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與神州醫療聯合宣布啟動“啟智”兒童腦健康大模型應用,大模型將聚焦兒童腦健康與心智發展,引領我國兒童腦健康診療進入智能化、精準化,利用人工智能破解兒童腦健康難題。[詳情]
近日,在中國藥科大學中藥學院天然藥物化學沉浸式課堂上,一個生動而充滿科技感的場景正在上演。隨著虛擬實驗室系統指令響起,學生頭戴VR眼鏡,迅速進入全息式的分子級世界:在大家眼前,青蒿素分子的三維結構正通過Nanome系統徐徐展開……教學團隊通過AI智能拆解復雜知識點為可視化模塊,通過VR沉浸式交互,使抽象的構效關系轉化為可操作、可驗證的立體實驗。這一模式也于近日成功入選2024年度江蘇省教育數字化十大創新案例。[詳情]
精準抗衰新突破!佰鴻集團華湙生物全球首發益生菌球PDRN技術
在顏值經濟與科學護膚雙輪驅動的時代背景下,全球抗衰市場正經歷從經驗型護理向細胞級干預的范式躍遷,護膚消費領域的主旋律已逐漸科學化、嚴謹化、精準化。[詳情]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移植外科/小腸外科主任柯嘉21日為一位短腸綜合征患者開出了替度格魯肽的華南成人首方,短腸綜合征患者有望告別“輸液袋”。[詳情]
在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生物智能制造和活體打印研發中心,我們見證了一顆心臟的誕生。 [詳情]
“AI for Life Science研討會”吸引兩百余生命科學與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優秀專家學者圍繞“AI for Life Science”的前沿議題展開深度研討[詳情]
2月7日,羅氏制藥中國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可伐利單抗(商品名:派圣凱?)用于未接受過補體抑制劑治療的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成人和青少年(≥12歲)患者。[詳情]
科學家一直嘗試將仿生手長期集成到佩戴者的神經和骨骼系統中,據11日發表在《科學·機器人》雜志上的論文,這一實踐首次取得成功。[詳情]
在一項針對小鼠的新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哈佛大學和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基因療法,該療法在小鼠身上得到證明,可刺激脊髓損傷后的神經再生,并能引導特定神經元重新連接到目標區域,從而恢復活動能力。[詳情]